九天神皇 > 相宝 > _第524章 秦砖汉瓦

_第524章 秦砖汉瓦


砖瓦砚中,最出名的就是秦砖汉瓦。

        华克倖屁颠屁颠的拿出一箱子物品,全是夔龙纹秦砖砚台,一共有二十一块,有些保存的很不错,听他和窦存世说,这些,是收自公社的废品站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有这么多?是出自一家作坊?”

        卢灿拿起一块,摸摸墨巢,很润,夔龙纹的刻制也有些味道,不像民间手艺人制作,只是……没有落款和题记,卢灿也不好判断是出自哪里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从其包浆来看,应该是清代中期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砖砚台的市场价值并不是很高,但是这玩意从不落时,许多读书人都寻摸着在自己的书案上摆上一块秦砖汉瓦——多有逼/格啊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,这种砖砚的市场,一直稳中有升。

        东西算不上精品,卢灿惊讶的是数量,还有这些秦砖砚台的格式——它们明显是一批货品。如果自己没猜错,它们出自同一家砖砚台厂的仓库。

        专门制作秦砖汉瓦砚台的作坊,早在唐代就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盛唐时期最为盛行的箕形砚,就是典型的秦砖砚台,从后世掘出来的大量箕形砚中能现,它们的格式很统一,应该是出自某一官办作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卢少真是英明。”华克倖的马屁,让卢灿直翻白眼,这点东西,只要有些鉴定常识的,都能推断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连忙又说道,“我们蓟县从古至今,可是文风圣地。窦兄的祖上,窦家五虎自然不用说了,汉末儒家宗师卢植,郑玄,可都在蓟县落脚讲经呢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华克倖的生活改善之后,又恢复了“卫嘴子”的风貌,一张嘴废话连篇,还喜欢吹嘘。卢灿暗自好笑,说这些……与秦砖汉瓦砚台作坊有个屁关系?

        他哔哔半天,卢灿终于明白过来,这家砚台作坊背景不简单啊。

        蓟县文风确实很盛,从五代时期开始,这里便有许多刻印社,譬如窦家,也因此带动了北方的印刷配套事业,像油墨、纸张等,当然也包含砚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批砚台出自蓟县砚台厂,这家厂历史悠久,可追溯到明代永乐年间,当时的手工作坊叫磨石记。永乐大帝移都北平,重建文广中心,磨石记被朝廷收编为官刻砚台坊。

        清取代明朝之后,磨石记成为康熙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的私有财产。十龙夺嫡八爷惨败,可这并不能诋毁“八贤王”的贤能——历史上这人还是颇有才干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八贤王,好秦砖砚台,也喜欢用这种砚台赏赐给拥趸,以示自己不奢靡,因此,磨石记的掌柜,想方设法囤积了大量秦砖于蓟县,合计七千方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惜,八贤王斗不过阴沉似海的雍正,最终,这批秦砖明珠蒙尘,磨石记被解散。

        解放后,蓟县政府找到磨石记的旧址,挖掘出不少老砖,以及许多已经制作好的秦砖砚台,便在此基础上,开办了蓟县砚台厂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惜好景不长,十多年后,国内歪风阵阵,臭老九可不是什么好评语,这座砚台厂自然开不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批秦砖砚台,正是当年的一位砚台厂工人私藏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卢灿敏锐的抓住华克倖故事中的一个数量词——七千方!

        “大舅,这是真事?这又这么多的秦砖?”卢灿扭头问窦存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是有这么个事。”窦存世点头确认,“蓟县砚台厂离这里不远,我年轻时还曾经在那挣过工分呢。那大院子里的地面,听说都是秦砖铺成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卢灿有些晕,七千方秦砖,这该是多大的数量!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大院中的秦砖,还在吗?”他急切的站起身,准备去看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在呢!”华克倖要比窦存世机灵太多,见卢灿感兴趣,他刺溜站起身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据说当年磨石记的秦砖,都是来自固阳的秦长城,实打实的秦砖。现在那大院子铺地的,都是这些长城砖,还有好些被人撬起来,做房屋地基或者台阶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蒙固阳秦长城!那可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地方啊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批东西,一定要弄到手。

        真正的秦砖!

    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大家继续骂吧,我已无皮了!

        祝大家新年快乐,看书别怄气。


  https://www.biqugecd.net/19_19179/17423835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iqugecd.net。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iqugecd.net